
「嫁雞隨雞跟狗走,隨夫改姓當主婦,勤儉持家全奉獻,日本妻子最溫柔。」這是對日本女人的大寫真。
儘管時代變化快,但日本社會風氣相對還是十分傳統的,一點也不亞於中國。在日本人眼中,婚姻、家庭是人生的必然歸宿,人(尤其是女人)到了一定的年齡,如果還沒有結婚成家,就會被認為不正常,甚至被人看不起。一般一生不結婚的女子,大多是長期從事酒吧和夜總會或賣春的人,這樣因職業關係終身不嫁屬於正常。
女人只有結了婚,生了孩子,才會被看成一個完整的女人,才能得到人們的信任與尊敬。在日本,已婚的母親,才可被稱為「一人前」,這個詞的意思是「成年」和「可尊敬的」。
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響,日本妻子一直是世界上最忠誠、最溫順、最勤勞的。千百年來,許多家庭中形成了一套規矩:當丈夫下班回家時,妻子在門口跪而迎之,第一句話是:「您回來了。」第二句話是:「您辛苦了。」然後遞上一條熱毛巾、一杯熱茶。再伺候丈夫吃飯,燒洗澡水,把被鋪在榻榻米上。
當然,隨著時代的變遷,這種情形有所改變,但萬變不離其中。走在大街上,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:丈夫在前面走,妻子在後面跟;妻子拎著所有的東西,丈夫則什麼也不拿,還不時斥責妻子:「走快一點。」
而在上海我看到另一種情形,妻子在前面目中無人地走,丈夫在後抱著孩子,背著包袱緊追在後,寸步不離。「女人頂住半邊天,男人睜眼不見天,陰盛陽衰看中國,運轉乾坤在婦權。」這是中國之現狀。
但對於日本女士結婚出嫁,一生全部奉獻給丈夫,在家甘當主婦而脫離工作社會,一些西方人看到這種情景,會感到萬分驚奇。日本妻子怎麼會這麼好?為什麼這樣「美好的」事情不能在西方出現呢?
日本人還很崇尚母性,妻子在丈夫面前擔任著兩種角色,一種角色是妻子,滿足丈夫的情慾,為他生兒育女;另一種是母親的角色,像關照孩子一樣地關愛和照顧丈夫。所以,有兩個孩子的女人,常會對人說,她有3個孩子,這「第三個孩子」就是她的丈夫。
因為日本男人基本都退化了,一生下來,就跟母親整天在一起,而父親是企業戰士,早出晚歸,基本見不上面,週末,又為工作去交際,打高爾夫等,大多男孩子離開母親活不了。結婚以後,老婆又代替了母親的職能。所以,在女人面前,日本男人很難長大,吃喝穿戴,都有女人決定。說日本是新時代的母系社會,一點也不過分。
男人成家進入婚姻家庭第一課:在日本結婚的前一天,過去有個習慣,先讓男子到風俗街買春學習一次。知道男女之間的性事,學到一點「技巧」,而後性生活的美滿,也會給男女間帶來性福。